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名言 成语名言

成语典故100条-30个必知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例子有哪些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

成语典故100条-30个必知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例子有哪些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另有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

3.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也.(俑者,古时制作用於殉葬的木偶,孔子觉得俑的面目与人非常相似,用以殉葬十分残忍,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引申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现今孔庙的神龛内不设偶像崇拜,亦无孔子塑像.台中孔庙正殿内有书写雕刻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神位牌为贴金箔九龙所蟠护,是民族艺术薪传奖木雕大师李松林先生之作品.

4.万仞宫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学问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进,并无捷径,唯有进黉门或泮宫(皆古代学校)潜心修习,才能窥其堂奥.

道听涂说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5.患得患失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麼事都做得出来.)

6.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7.见贤思齐

《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8.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守丧尽礼,祭祀尽诚,以追念远祖,民间的习俗就会趋於淳厚朴实.)

9.述而不作

《论语.述而》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尊重先贤,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10.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1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1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13.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於认错勇於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14.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15.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17.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18.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9.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於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20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21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22.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23.先难后获

《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於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2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25.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26.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选择捷径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27.箪食瓢饮

《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28.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9.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30.苗而不秀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31.功亏一篑

《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34.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35.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36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37.成仁之美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38察言观色

《论语.颜渊》洞悉对方的言谈,并考察他的动机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39.风行草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於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40.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

《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41.近悦远来

《论语.子路》近者说,远者来.(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42.行己有耻

《论语.子路》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43.刚毅木讷

《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公正无欲,果敢坚忍,性情质朴,言谈迟钝,是接近仁者的风范.

44.怨天尤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5.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老子三章》报怨以德.(对於自己有怨雠的人用德来回报他,最后也会被感化.)

46.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麼成就.)

47.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48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一旦失言犯了过错,纵使鞭策四匹马的快车去追,也追不上了.一言即出四马难追,讲话宜特别注意,免得祸从口出.

49.升堂入室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升堂入室喻研究学问,已达高明精微的境界.但此句言子路未入室,即说明子路尚未达到孔子的理想境界.)(同豋堂入室)

50.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51.战战兢兢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凡事小心谨慎.)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带解释)、俗语、歇后语,越多越好

〖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睨得志〗 成语典故: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昂然而入〗 成语典故: 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昂然直入〗 成语典故: 何进昂然直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安身之处〗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安身之地〗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

〖傲贤慢士〗 成语典故: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步步为营〗 成语典故: 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

〖败兵折将〗 成语典故: 袁本初败兵折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

〖不测风云〗 成语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不成体统〗 成语典故: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不此之图〗 成语典故: 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

〖不次之图〗 成语典故: 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 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

〖步罡踏斗〗 成语典故: [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兵精粮足〗 成语典故: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不可造次〗 成语典故: 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兵疲意阻〗 成语典故: 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背若芒刺〗 成语典故: 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病势尪羸〗 成语典故: 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不世之略〗 成语典故: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避凶就吉〗 成语典故: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

〖避嫌守义〗 成语典故: 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把薪助火〗 成语典故: 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饱学之士〗 成语典故: 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拨云雾见青天〗 成语典故: 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不置褒贬〗 成语典故: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别作良图〗 成语典故: 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出榜安民〗 成语典故: 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赤膊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才薄智浅〗 成语典故: 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

〖踌躇不定〗 成语典故: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踌躇不决〗 成语典故: 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草船借箭〗 成语典故: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尺寸可取〗 成语典故: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

〖初出茅庐〗 成语典故: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唇齿之戏〗 成语典故: 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乘其不备〗 成语典故: 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赤身〗 成语典故: 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或谁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

〖赤身露体〗 成语典故: 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或睡或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初生之犊不惧虎〗 成语典故: 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才疏智浅〗 成语典故: 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尘头大起〗 成语典故: 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

〖赤体上阵〗 成语典故: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

〖才望兼隆〗 成语典故: 今卿亦须荐一才望高隆者,代卿为妙。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残贤害善〗 成语典故: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

〖村野匹夫〗 成语典故: 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东冲西突〗 成语典故: 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得而复失〗 成语典故: 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大获全胜〗 成语典故: 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大吉大利〗 成语典故: 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大计小用〗 成语典故: 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丁宁告戒〗 成语典故: 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

〖刀枪剑戟〗 成语典故: 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大仁大义〗 成语典故: 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

〖胆丧心惊〗 成语典故: 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低头丧气〗 成语典故: 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答问如流〗 成语典故: 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

〖等闲人物〗 成语典故: 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

〖等闲视之〗 成语典故: 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等闲之辈〗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等闲之人〗 成语典故: 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大雨滂沱〗 成语典故: 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

〖大言欺人〗 成语典故: 军败于当阳,詈穷于夏口,亘亘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地远山险〗 成语典故: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蠹政病民〗 成语典故: 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抵足而眠〗 成语典故: 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抵足而卧〗 成语典故: 一日,众官皆散,权(孙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灯烛辉煌〗 成语典故: 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大展经纶〗 成语典故: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成语典故: 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

〖恩荣并济〗 成语典故: 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恩怨分明〗 成语典故: 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反败为胜〗 成语典故: 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

〖法不徇情〗 成语典故: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纷纷穰穰〗 成语典故: 孔明端坐于帐上,只见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

〖反覆无常〗 成语典故: 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成语典故: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封金挂印〗 成语典故: [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反客为主〗 成语典故: 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凤毛鸡胆〗 成语典故: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繁礼多仪〗 成语典故: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费力劳心〗 成语典故: 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

〖放龙入海〗 成语典故: 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成语典故: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

〖奋武扬威〗 成语典故: [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拂袖而起〗 成语典故: 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放鱼入海〗 成语典故: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滚鞍下马〗 成语典故: 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各霸一方〗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

〖骨颤肉惊〗 成语典故: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盖地而来〗 成语典故: 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写‘天公将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割恩断义〗 成语典故: 自桃园缔盟,誓以同;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股肱心腹〗 成语典故: 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葛巾布袍〗 成语典故: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国家大计〗 成语典故: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

〖鼓角齐鸣〗 成语典故: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官轻势微〗 成语典故: 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骨肉之恩〗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骨肉之情〗 成语典故: 孤亦何不待卿以骨肉之情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成语典故: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过五关,斩六将〗 成语典故: 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割须换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割须弃袍〗 成语典故: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光阴荏苒〗 成语典故: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鼓噪四起〗 成语典故: 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 成语典故: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虎荡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虎踞鲸吞〗 成语典故: 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好谋无断〗 成语典故: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

〖好乱乐祸〗 成语典故: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漂狡锋协,好乱乐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虎狼之穴〗 成语典故: 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红旗招展〗 成语典故: 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虎入羊群〗 成语典故: 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

〖虎体熊腰〗 成语典故: 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何往不利〗 成语典故: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横行无忌〗 成语典故: 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狐疑不定〗 成语典故: 臣为将军决一战,万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

〖荒*无耻〗 成语典故: 公荒*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害忠隐贤〗 成语典故: 《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涓埃之功〗 成语典故: 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金波玉液〗 成语典故: 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

〖骄兵之计〗 成语典故: 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积财吝赏〗 成语典故: 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江翻海倒〗 成语典故: 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江翻海沸〗 成语典故: 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击鼓鸣金〗 成语典故: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

〖锦囊妙计〗 成语典故: 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机深智远〗 成语典故: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阶下囚〗 成语典故: 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

〖紧行无好步〗 成语典故: 禁(于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嘉肴美馔〗 成语典故: 允预备嘉肴美馔,候吕布至,允出门迎迓,接入后堂,延之上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急于求成〗 成语典故: 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

〖决一战〗 成语典故: 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夸辩之徒〗 成语典故: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口出不逊〗 成语典故: 却说关公正坐帐中,忽探马飞报:‘曹操差于禁为将,领七枝精壮兵到来。前部先锋庞德,军前抬一木榇,口出不逊之言,誓欲与将军决一战。兵离城止三十里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空城计〗 成语典故: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开基创业〗 成语典故: 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六郡城池。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

〖开基立业〗 成语典故: 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孔孟之道〗 成语典故: 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口似悬河〗 成语典故: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旷世逸才〗 成语典故: 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宽以待人〗 成语典故: 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

〖面不改容〗 成语典故: 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

〖命薄相穷〗 成语典故: 命薄相穷,不称此职,不敢受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门殚户尽〗 成语典故: 建安以来,野战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

〖毛发倒竖〗 成语典故: 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毛发耸然〗 成语典故: 朵思见之,毛发耸然。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

〖铭感不忘〗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鸣金收军〗 成语典故: 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闷闷不乐〗 成语典故: 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默然无语〗 成语典故: 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

〖漫山遍野〗 成语典故: 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漫山塞野〗 成语典故: 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

〖谋事在人〗 成语典故: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不是一样的?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三十六计?有哪些相关的历史典故?

一共145个,自己看吧

恣意妄为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佯输诈败 〖解释〗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揎拳裸袖 〖解释〗犹言揎拳捋袖。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闲杂人等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万不辞 万: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效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童颜鹤发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四海飘零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誓不两立 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者极多。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神鬼难测 〖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柔能克刚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仁义之兵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凄然泪下 〖解释〗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落荒而走 〖解释〗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略无忌惮 〖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将功赎罪 拿功劳补偿过失。

假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极天际地 形容十分高大。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黄口孺子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鬼神不测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不久。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峨冠博带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赤身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才薄智浅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拨云雾见青天 〖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别来无恙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背若芒刺 〖解释〗犹言芒刺在背。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三国典故有什么,写2个

孙子兵法

孙武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

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

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

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

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

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

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

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

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

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

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

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

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

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

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

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

①:〔车贲〕。

②:“温”字“氵”旁换“车”旁。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

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

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

,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

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

,日月是也。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

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

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

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

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

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

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注:

①:“瑕”的“王”旁换“石”旁。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

,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

,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

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

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

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

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

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

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

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

,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

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

理,形之而知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

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

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

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

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

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

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

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

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

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

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

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

则谋,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

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

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

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

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

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

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

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

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

、小林、□①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

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

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

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

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②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③□③,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

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

,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

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

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

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

①:“翳”加“艹”头。

②:〔垂瓦〕。

③:〔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

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

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

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

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

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

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

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

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

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厚而不能使,

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

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

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

,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

围地,有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

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

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

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

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

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

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

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

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且不北。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

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

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

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

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

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

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

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

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

塞其阙,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

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

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

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

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是故政举

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

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

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

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

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

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

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

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

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

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

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

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

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

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

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

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

是而知之,故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

,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和“煮酒论英雄”类似的典故还有哪些?就是评论天下英雄,要知名度高的

1.既生瑜,何生亮

原作如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

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

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

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

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

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

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

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2.刮骨疗毒,谈笑风声

原作如下: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

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

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

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

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3,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段孔明调戏周瑜到一塌糊涂 呵呵经典啊 周郎命短 三气周瑜 也源自此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

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

曰:“必须用凉药以解之。”瑜曰:“已服凉药,全然无效。”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

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

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瑜曰:“愿先生赐教。”孔明索纸笔,屏

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

曰:“此都督病源也。”

4.诸葛吓退活司马 (诸葛能走生仲达) 注:仲达就是司马懿

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也!”因此蜀中人谚曰:“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

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5.三顾茅庐

呵呵,三国太经典,张飞急躁的性格在这一览无余,刘备也真正体现了人才骗子的应有的大度和宽容

原作如下: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6.三英战吕布

原作如下:

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

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

看见没,三英战吕布,吕布武力天下无敌, 关公张飞刘备3个一起上他。

这才叫男人!

老子这准备20块砖头,再有谁说吕布不猛的,老子砸砸你这厮

7.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这就不用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只是可惜了颜良和文丑这两傻小子,曹操白丢了2个好将,而且只能忍痛佩服关公。游戏里面常常看到颜良和文丑叫嚣:已经没有人是我对手了吗?颜良离开...了

看把,惹都没人敢惹,这两小子,从此点更可见关公之猛。

8.舌战群儒(有次玩魔兽RPG 3C,看见有人取名 舌战群乳,对孔明的玷污啊

这一段比较长,大家慢慢看)

诸葛亮劝说吴蜀联盟防魏,群挑吴国不服的儒士,帅,除了帅还是帅。

原作如下: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

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

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

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

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穷.........

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

曰:“步子山以苏秦张......步骘默然无语。

(难道无语的典故来自于此如今到处可见 ..........除了....还是...... )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

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

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

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

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

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

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

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

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此所谓小人之

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9.挥泪斩马谡

10.空城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

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

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

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

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

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11.单刀赴会

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

传说关公走时,刀在草地上拖出一条路来

12.望梅止渴

13.草船借箭

14.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苦肉计

15.赵子龙浑身是胆

另外赵云打一辈子仗,身上还没一处受伤,反应起码上500,防御也高,枪法也好,

命中率奇高,常常是一枪致命,而且书上常常写他一个人闯阵,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救阿斗那阵

拿把曹操的宝剑 青虹(不是这个虹,电脑打不出来),削铁如泥的剑 连头带盔砍翻一大片

原作如下

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

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

倚天剑自佩之,青*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

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

云,被他一枪刺,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青*”二字,方知是宝剑也....

云乃拔青*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

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

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

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

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16.煮酒论英雄(这里更证明了刘备是骗子,曹操也被骗了)

17.桃园结义

18.温酒斩华雄(关大猛男杀华雄之前,放了杯酒在桌上,提华雄人头回来时,酒还有余温)

够吗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原话: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

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吴下阿蒙、大意失荆州、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

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2、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六出祁山

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

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5、草船借箭

公元208年7月,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