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名言 成语名言
螳螂捕蝉的意思是-螳螂捕蝉的意思
tamoadmin 2024-10-25 人已围观
简介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螳螂捕蝉: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作者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舍人有少儒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人目光短浅,未能远谋,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扩展资料:
学名螳螂
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蝉(学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颈喙亚目-蝉总科(同层次的有:角蝉总科、沫蝉总科、叶蝉总科、蜡蝉总科)的唯一一科。常见的蝉科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
因各地方言不同,别称也有相应的变化,更多请查看基本信息栏中的别称。
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 2000 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1-2]?
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
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
蝉若虫俗称蝉猴、知了猴、蛣蟟龟等。由于蝉无蛹期,俗称蝉蛹是错误的。
黄雀(学名:Cardu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
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
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的昆虫。
编号 1096 成语 螳螂捕蝉 注音 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 汉语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释义 螳螂只顾著捕蝉,不知有大鸟在身后正要啄食它。
#典出《庄子.山木》。
后用「螳螂捕蝉」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后隐藏的危险。
典源 #《庄子.山木》1>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2>而搏3>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注解〕(1)典故或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2)执翳:据木叶自蔽,即躲在暗处。
翳,音|ˋ,遮蔽物。
(3)搏:攫取。
〔参考资料〕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
乃罢其兵。
典故说明 有一天,庄子在雕陵闲游,看到一只奇特的大鸟飞进别人的栗园里,停在树上。
他不知不觉地被大鸟吸引,提起衣服下?走进园中,想用弹弓射下大鸟。
他走过去,往树丛里望,发现有只蝉躲在树荫里,因为太舒适而松懈下来,完全不知道身后有只螳螂,用树叶遮蔽,正扑身向前抓它。
那只螳螂抓到蝉后,得意洋洋的,同样也没警觉到身后有只大鸟,正伸著脖子啄它。
庄子看到这种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与「祸患」相连相倚的道理,于是丢下弹弓,转身便要离开,但被守园人发现而指责了一顿。
此事让庄子闷闷不乐了三天,并体悟到唯有随时保有真我,不为外物干扰,才能避于祸害。
「螳螂捕蝉」这句成语就是由这故事浓缩而来,用来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后隐藏的危险。
另外,在汉朝刘向《说苑》中亦载有一事:春秋时代,吴王想发兵攻打楚国,而且不准任何人对此事进谏。
有个随侍想劝阻他,却又不敢,于是故意在早上拿着弹弓到庭院里,让露水沾溼他的衣服。
如此连续三天,吴王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便回答:「有只蝉在树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后面要抓它。
同样的,螳螂忙着捕蝉,也不知道身后有只黄雀要吃它。
黄雀则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树下准备把它射下。
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的利益,完全无暇顾及身后的危险。」
吴王听了,警觉到有许多国家正对吴国虎视眈眈,恐怕会利用吴国专力伐楚时乘隙进攻,于是便打消攻楚的念头。
由于这个故事,于是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与单用「螳螂捕蝉」一语同义。
书证 01.《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先生云:『如何闻击磬而知有忧天下之志?』或对曰:『政如听琴而知其心在螳螂捕蝉耳。
』」02.《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晁无晏并吞了晁近仁的家财,正当得意快活之时,那晓得钻出一个奚笃的老婆郭氏来,不惟抵盗的他财物精光,且把个性命拐得了去。
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随后。」
0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眼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使用类别用在「短视近利」的表述上。
例 句<01>他一心都在算计别人,没想到这次竟然螳螂捕蝉,被人暗算了。
<02>做人如果太过短视近利,瞻前不顾后,就会像螳螂捕蝉一样,招来其他的祸患。
<03>他一心想占人便宜,却不知道也有人在盯着他们,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04>小偷只顾著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著逮捕他了。
<05>这些毒枭利用渔船在海上交易毒品,被守候多时的警方一举成擒,正应验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黄雀伺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黄雀
上一篇:猜灯谜有哪些-猜灯谜有哪些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