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名言 成语名言
老马识途成语典故出自哪里-老马识途成语典故出自哪里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成语:老马识途读音:lǎo mǎ shí tú释义: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近义词:驾轻就熟
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
成语:老马识途
读音:lǎo mǎ shí tú
释义: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最佳指引。
近义词:驾轻就熟
反义词:初出茅庐
老马识途是出自于春秋时期
老马识途出自战国时期,涉及到的人物是齐桓公。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老马识途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老马识途是出自于春秋时期。
老马识途,拼音lǎo mǎ shí tú,中国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也指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原文
管仲、隰(xi)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1.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3.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老马识途》选自哪本书?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
一、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二、近义词: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久经沙场。
三、反义词:乳臭未干,少不更事,初出茅庐。
四、例句:
原以为他老马识途,没想到竟然和我们一样初游此地,这下可要冒险了;
团中就你老马识途,这次旅游理当由你作导游;
他虽然年高,但老马识途,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投资股票,你是老马识途了,请给我一点指导吧。
老马识途,成语。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识途”典故
《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25.乃:于是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下一篇:旸怎么读-旸谷怎么读